第(3/3)页 以前的都是叫汤饼,现在大家按照李家庄子李东主的习惯改口。 像什么馒头了、包子了、油条了、水煎包了、锅贴了、米粉、凉粉、凉皮等等。 李易按照他那边的习惯给出称呼,分得很细。 像肉燕和馄饨,本来都是汤饼类的,李易非要分出来。 什么大小馄饨、云吞、抄手,这些李易看来是一样的,就是馅料和汤料的问题。 李易那个时候,调料都是齐的,就不存在太大的差别。 不过肉燕李易单独拿出来,肉燕的皮不是普通的麦子面。 是用肉和糯米面打出来的,整体材料就变了。 长孙昕觉得不能说出来具体的名字,赶不上潮流。 然后大师傅亲自给下个面条,还用小锅给炒了酱。 问:“要凉的炸酱面,还是热的打卤面?” “热的不能是炸酱面吗?”长孙昕非要找事儿。 “能!”大师傅点头。 “我要凉的,今天一早就热。”长孙昕只是一说,并不是真的想吃热面。 “我能用蘑菇换一份大肉面吗?”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丫头拉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在旁边说。 她挎了个小筐,筐里装着很多蘑菇。 “我看看,呀,这么好的蘑菇啊,还都不是有毒的。你愿意拿这么多好蘑菇换大肉面?” 大师傅亲自过去,看看蘑菇,松口气,没有带毒的,孩子安全。 “嗯!我给弟弟吃,够换一碗不?”小丫头看看弟弟,抬另一只手擦下额头上的汗。 “我也不知道啊,小潭,你来看看,这些蘑菇值多少钱。” 大师傅一脸为难的样子,看向关小潭。 关小潭小跑过来,低头翻拣几下:“三十钱,至少六碗大肉面。” “六碗。”大师傅顺着话对小丫头说。 “那么多么?我爹娘都病了,就我带弟弟,我买回去吃行吗?”小丫头高兴,又纠结。 听到丫头的话,关小潭一皱眉,扭头看向一个商人。 这人用最快的速度跑过来:“我看看,我看看,哎呀,这么好的蘑菇,不如扑卖吧。” 第(3/3)页